“润心 心星湾”|“校长有约”以心理学视角守护孩子的“昆虫学家梦”
日期:2025-05-22 13:23:17  浏览量:0

心理赋能,兴趣启航

2025年5月22日,我校“润心·心星湾”品牌活动之“校长有约”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来访者——二(5)班徐震同学。在班主任计老师和妈妈的陪同下,徐震与心理导师周老师展开了一场关于“兴趣培养与成长规划”的深度对话。此次访谈以积极心理学为框架,聚焦儿童内在动机的激发与生涯启蒙,展现了家校协同育人的科学实践。  

 

兴趣驱动:从“昆虫观察”到“科学探究”  

访谈中,徐震同学自信地分享了自己对昆虫世界的热爱。他详细描述了昆虫的习性、饲养方法,言语间流露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。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,徐震在自然观察智能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,这种天赋若得到合理引导,可转化为终身学习的动力。家长的支持行为——如购置饲养器材、设立家庭养殖区,恰好契合了自我决定理论中“自主支持”的核心要素,为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心理营养。  

 

成长议题:兴趣与发展的平衡艺术

妈妈在肯定孩子兴趣的同时,也提出了现实困惑:物品整理、安全管理和学业平衡等问题。班主任计老师从班级观察角度补充,徐震认知能力突出,但在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方面仍需提升。这一反馈与发展心理学中“儿童执行功能发展”的研究相呼应——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计划性、责任感的黄金期。  

心理导师周老师从生涯建构理论出发,指出儿童早期的兴趣探索是职业认同的萌芽阶段。他建议家长通过“家庭契约”等形式,将昆虫养殖与时间管理、责任意识培养相结合,例如约定“每日10分钟饲养记录”或“周末整理日”,既保护兴趣又提升自我管理能力。针对社交焦虑,周老师引用社会学习理论,提议设计“昆虫小讲堂”等班级分享活动,将个人兴趣转化为同伴交往的桥梁。  

 

专家视角:兴趣是成长的“心”坐标

周老师总结道:“真正的教育是唤醒而非塑造。徐震的昆虫世界不仅是爱好,更是观察力、耐心和科学思维的孵化器。”这一案例印证了正向行为支持(PBS)理念——通过兴趣切入行为引导,比单纯纠正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。学校将持续通过“校长有约”平台,以心理学专业力量为家庭提供个性化支持,让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能照亮成长之路。  

本次活动彰显了我校“润心”教育的核心理念:在尊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,构建“兴趣-能力-生涯”的良性循环。未来,“心星湾”将持续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,让教育真正成为“向美而行”的生命对话。  

2ca053824d4b9c2ce862a3a81fc5eb10.jpg